翻译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二级学科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502Z2)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所属培养单位:威斯尼斯人5845cc、高级翻译学院


二级学科简介:


翻译学是一门对各种翻译现象、翻译活动进行探索的新兴人文社会学科,旨在考察各种人类口笔译、机辅翻译、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的原理、过程、规律、方法、价值与意义。翻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翻译理论与跨文化研究、文学翻译研究、口译研究、社会翻译学研究、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翻译史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等。


翻译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学术积淀和发展特点而设立的二级学科。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科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多位教师先后获评北京外国语大学卓越学术带头人、霍英东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等人才称号,现有多位教师当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社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全国性重要学术职务,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产出了大量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高端翻译和跨文化交流人才,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增强“四个自信”。


2.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学风严谨,追求卓越;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掌握翻译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扎实的研究方法;能用第一外语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具有专业外语写作和听说能力;能用第二外语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语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研工作;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学术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学位论文具有独立见解和创新精神,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对学术研究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对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向


1.翻译理论与跨文化研究:中西翻译理论;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社会翻译学研究;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翻译学研究方法论。


2.文学翻译:中西文学经典翻译研究;中国文学外译研究;文学翻译批评;文学翻译史;翻译文学与世界文学。


3.口译研究:口译理论研究;口译能力研究;口译认知过程研究;口译结果研究;口译教学研究;口译史研究。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含硕士阶段)的学制为6年,其中硕士阶段一般为2年,博士阶段一般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


因创业休学的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可在学制的基础上延长2年。


博士研究生申请延期毕业者,依据《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及主要培养环节


(一)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使博士研究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开展学位论文相关研究工作,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主要培养环节及进度要求


博士研究生主要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学术活动、中期考核、开题报告、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发表、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学院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制订各环节实施细则,包括时间进度安排、考核要求、工作程序等。


(三)学风建设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各培养环节中应严格自律,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学院安排系统的、专门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课程和活动。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须至少修满16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公共必修课:4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2学分


(2)外语/第二外语课:2学分


说明:


(1)符合研究生外语/第二外语免修免试条件者,可免修免试相应外语或第二外语课,并计入总学分。无外语/第二外语基础的博士研究生,可选修学校开设的初级拉丁语、中级拉丁语,记为外语/第二外语学分。


(2)根据《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第42号令)要求,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可用中国概况类课程学分代替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用对外汉语课程学分代替外语/第二外语课程学分。


2.基础理论课:2学分


3.研究方法课:2学分


4.专业必修课:4学分


5.选修课:无学分要求,不计入应修最低总学分


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学术兴趣和科研需要,选修学校、本学院、其它学院、其它合作高校开设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博士研究生选修的课程,经导师和培养单位认定,可计入成绩单选修课学分,但不计入应修最低总学分。


6.非学位课程:无学分要求,不计入应修最低总学分


(1)研究生选修学校或其它学院或合作高校开设的未列入培养方案内的课程,记为非学位课程,所获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


(2)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指导教师可根据研究生特点及论文工作要求,指定研究生选修必要的课程和学科前沿课程,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


(3)凡欠缺所在学科研究生层次专业基础的,应当在导师和培养单位指导下补修相应课程,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


7.学术活动:2学分


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20次的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两次参会宣读论文,开展一次公开学术讲座,以及参加学术报告会、工作坊和学术讲座等活动,每次活动后应当撰写小结,经指导教师签字后自行留存,在申请答辩前提交所在培养单位记入成绩单,计2学分。


8.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发表:2学分


(1)博士研究生入校后,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毕业前须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2篇与本专业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导师/本校教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通讯作者),其中1篇为CSSCI来源期刊论文,或SSCI、SCI、A&HCI、EI收录期刊论文。


(2)博士研究生进入学位申请环节前,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所有学术论文,均须由培养单位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二)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研究方法课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公共

必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in China & Contemporary

32

2

1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外语/第二外语

Foreign Language/Second Foreign Language

64

2

1

专用威斯尼斯人5845cc

相应语种学院

基础

理论

中外翻译理论原典阅读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32

2

1

威斯尼斯人5845cc

研究

方法

翻译研究方法论

Methodolog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32

2

2

高级翻译学院


2: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必修课、

选修课

社会翻译学与中国文学海外译介

Socio-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the Translated Chinese Literature

32

2

1

威斯尼斯人5845cc

翻译研究专题研讨与写作

Reading and Writing Paper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32

2

2

威斯尼斯人5845cc

口译研究理论批评与论文写作

Interpreting Research: Critical Reading   and Thesis Writing

32

2

1

高级翻译学院

中国政治话语的翻译与传播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

2

2

威斯尼斯人5845cc

翻译过程研究跨学科专题

Interdisciplinarity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Process Research

32

2

3

威斯尼斯人5845cc

翻译职业与伦理研究

Ethic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32

2

3

高级翻译学院

说明:翻译学专业为博士生共开设6门课程,其中必修课2门(由博士生与导师共同确定),选修课根据培养需要从其他4门课程中任选。


3: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发表

培养环节

总学分

具体要求

学术活动

2

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20次的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两次参会宣读论文,开展一次公开学术讲座,以及参加学术报告会、工作坊和学术讲座等活动,每次活动后应当撰写小结,经指导教师签字后自行留存,在申请答辩前提交所在培养单位记入成绩单,计2学分。

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

发表

2

博士研究生入校后,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毕业前须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2篇与本专业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导师/本校教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通讯作者),其中1篇为CSSCI来源期刊论文,或SSCISCIA&HCIEI收录期刊论文。




【硕博连读研究生】


硕博连读研究生须至少修满44学分:在开始博士研究生学习之前,应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修读规定的课程,修满至少30学分;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之后,应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修读规定的课程,修满至少14学分(免修外语/第二外语)。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综合性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重点考查研究生是否掌握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否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当在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学院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制定本单位中期考核实施细则。考核内容为思想道德、学术素养、文献研读情况、科研创新能力等。考核结束后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并附课程成绩单。通过中期考核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中期考核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予以肄业。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为论证、审核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专门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由学院统一组织。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当在中期考核结束后六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达到规定的学分(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发表学分可在申请答辩前获得)、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书提交导师审阅同意后,方可申请参加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等。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当以学术活动方式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开题报告审核小组审核,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


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开始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予以肄业。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提出变更学位论文选题,应重新举行开题报告会。


八、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当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1.学位论文使用语言:原则上用中文撰写;使用外文撰写者,须提交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同行专家的匿名评审意见。


2.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具体要求见《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书写格式的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


3.学位论文字数:用中文撰写,字数为8万字以上;用外文撰写,字数为5万词以上。


九、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全面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提交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以及论文评阅人同意,方可申请答辩。如论文题目出现重大修改,应重新开题后方可申请答辩。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按照《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为保障论文质量,严把论文质量关,博士学位论文需在正式答辩前3个月通过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均应参加匿名评审。具体要求见《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办法》的相关规定。


十、课程描述


(一)基础理论课


中外翻译理论原典阅读

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中外翻译理论思想,系统梳理相关翻译理念及思想的演变历程,对比分析中外翻译理论特点,深入讨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及教学的相互关系,综合评价具体翻译理论的客观性,强化翻译理性思辨意识,加强翻译理论阐释能力,提高具体研究设计中的理论建构及应用能力。本课程采取实践中心、对比参照、研究导向的基本原则,要求学生精读原典,通过研讨、个案分析与设计等方法,强调翻译理论思考对翻译实践与教学的指导与启发价值,以中外对比视角客观评价具体翻译理论的实际作用,鼓励基于个人经验与认识的翻译理论探索与评价。课程考核重视过程式评价,最终为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主要评价学生了解并理性分析具体翻译理论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课


翻译研究方法论

本课程旨在提高博士研究生阅读、理解后实证主义、社会建构主义/阐释主义、批评理论/变革主义、实用主义、数字人文等五种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或方法论的能力,以及在特定方法论指导下开展翻译学研究设计、合理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本课程将采取集体授课、学生报告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由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系统阅读和讨论10部左右具有代表性的相关论著,并探索相关方法论和方法探索在翻译研究中的实践应用。考核包括8000-12000字的课程论文及读书汇报、课堂讨论等环节。


(三)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1.社会翻译学与中国文学海外译介

本课程讲解社会翻译学的理论思想与研究方法,进而从社会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学的海外译介与传播问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社会翻译学策略;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的社会翻译学路径;社会翻译学在翻译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等。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学生报告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对社会翻译学理论原著进行系统阅读与深度批评,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索社会翻译学方法在中国文学外译研究中的实践应用,由此培养学生的理论批判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考核包括8000-10000字的课程论文及读书汇报、课堂讨论等环节。


2. 翻译研究专题研讨与写作

本课程旨在讲授和研讨国内外翻译界不同流派的经典和前沿翻译研究论文,通过大量的专题论文精读和深入研讨,培养学生的学术论文阅读能力,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熟悉翻译论文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为其撰写博士毕业论文和发表期刊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主要围绕翻译研究专题学术论文进行课堂展示、研讨、讲解和分析。授课方式包括教师讲授点评、学生独立阅读、课堂报告、课堂讨论和小论文写作等。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课下小组研讨、课堂汇报展示。考核方式包括撰写课堂读书笔记、文献综述和7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


3. 口译研究理论批评与论文写作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口译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和体现不同子领域最新成果的研究论文进行批判性阅读与研讨,让学生了解口译研究设计的各环节与量化研究、质化研究、混合研究等三种研究路径,以及口译研究中的几大常用研究方法,如语料库研究、民族志研究、话语分析、实验设计等。授课方式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课堂展示和研讨、论文写作与点评等。考核方式包括读书汇报、课堂讨论和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


4. 中国政治话语的翻译与传播

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中国政治话语的语言特色、文化内涵、政治意义,突出中国政治话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强调中国政治话语翻译的多样化方法,明确基于国际传播客观评价的中国政治话语翻译质量评估思路,探索中国政治话语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培养中国话语的解读、翻译与国际传播的综合能力。本课程方法强调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充分结合,重视研讨式、项目式教学策略,要求充分阅读中国政治话语最新文本及研究文献,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实践的课题设计,强化中国话语翻译与传播的研究意识。课程考核以过程式评价为主,最终为8000字左右的研究论文或相关设计,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政治话语阐释与翻译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5. 翻译过程研究跨学科专题

本课程旨在讲解并讨论翻译过程研究的跨学科主题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使用跨科学的方法进行翻译研究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对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翻译过程研究跨学科文献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不同时期翻译跨研究主题和方法,引导学生明晰研究问题,掌握国内外跨研究常用研究工具,了解中西跨学科翻译研究的基本路径,从学术上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课程相关主题对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讨论,培养独立科研学术能力。考核包括读书汇报、课堂讨论和8000-10000字研究性论文。


6. 翻译职业与伦理研究

本课程讲解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职业与伦理研究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既系统梳理翻译职业和伦理发展的历史脉络,又聚焦于翻译职业与伦理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研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职业的演变和职业伦理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旨在让学生既深入理解翻译职业与伦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又掌握在翻译实务中主动遵循和运用基本伦理规范的能力。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学生报告、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要求学生系统阅读翻译职业与伦理研究原著经典,并基于所学内容在翻译实践中灵活运用伦理推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和实践创新能力。考核方式包括读书汇报、课堂讨论和80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




Copyright @ BFSU. 威斯·尼斯(中国)人5845cc-Official Website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